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火力发电厂和供热企业存煤都不低,而且在保供的支撑下,后续进煤无虑,采购积极性不大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12月1-15日,全国煤炭产量1.9亿吨,日均产量1251万吨。大秦线运量维持高位,港口铁路调入得到保障,环渤海港口库存同比由降转增。
港口市场情绪依旧偏弱,下游电厂采购以长协煤为主,对市场煤价格接受度偏低,非电采购需求也较冷淡,成交整体稀少。本周市场仍延续弱稳走势,主产区煤矿生产恢复正常,产销基本保持平衡,价格维持稳定。近期在寒潮降温天气提振下,终端电厂日耗小幅回升,短期内仍有刚需采购需求。不过,当前贸易商手中货源也偏少,叠加铁路冻车影响,市场上可售资源有限。二是,下游需求持续疲软,采购支撑力度不足。
整体来看,未来几天东北地区南部至华南气温持续偏低,电厂日耗将继续震荡上升,用煤增加对市场采购需求或有一定提振作用。而受降温天气影响,电厂日耗继续季节性上升,库存有所下降,但仍处于相对高位。由于俄乌战争爆发,今年化石燃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天然气的涨幅最大。
这并不是一个太意外的结果,国际能源署此前就曾预测这一峰值将会在今年或明年发生。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将增加煤炭使用量来推动经济发展三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组织主要油气企业安全满负荷生产,加大煤制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的生产供应力度。
保持核电满发稳发,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多发多用,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做到余缺互济、峰谷互补。二是电力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确保元旦春节等重点时段能源供应。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8.8%。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能源供应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能源价格不断攀升,迎峰度冬能源保供稳价面临一定风险挑战。面对这些困难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全力加强统筹协调,提前做好各项工作,推动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多措并举,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随着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供暖季,能源需求大幅攀升。统筹用好储气,严格合同履约,做好北京、河北等重点地区民生用气保供。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25亿千瓦,同比增长8.3%。
进一步挖掘在产煤矿扩能增产潜力,指导产煤省区和煤炭生产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持稳定生产,确保煤炭供应平稳。111月份,全国原油产量1.88亿吨,同比增长3.0%。
推动能源进口多元稳定,保障能源供应。提前组织制定预案,做好应对后续寒潮天气的准备,牢牢守住民生用能底线。
天然气产量1974亿立方米,增长6.4%。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1.76亿吨,同比明显增加,电力、天然气供应也较为充足。对于以上问题,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国际能源供应形势严峻复杂,能源价格保持高位,对迎峰度冬能源保供稳价带来不利影响。三是油气生产稳定增长。总的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1.2亿千瓦。
近日,北方港动力煤贸易商现货报价比前期明显下降,12月14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LNG交易价约5.6元/立方米,同期国际东北亚地区现货价格折合人民币10.1元/立方米,国内现货交易价格远低于国际水平。组织做好电煤、电力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工作,指导督促供需企业抓紧衔接资源、签订合同,切实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电力供应平稳和价格稳定。
二是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您对当前能源保供稳价形势怎么看?群众温暖过冬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一是煤炭生产较快增长。健全煤炭、天然气、电力多能互补的综合应急调度机制,强化调度安排,着力提高能源顶峰能力。
1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9.7%,供暖季以来煤炭日均产量保持高位,为能源保供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深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做实做细保暖保供各项工作。一是确保能源安全保供。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保暖保供工作,密切监测东北地区供暖企业库存,强化铁路运输保障。
强化火电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管理,优化水电调度保持顶峰能力,保障高峰电力供应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将增加煤炭使用量来推动经济发展。
上周,七国集团(G7)承诺提供155亿美元帮助越南从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此前还与印度尼西亚和南非达成了类似协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5年,欧洲煤炭需求预计将低于2020年的水平。
发电作为最大的消费类别,预计在2022年的增长将略高于2%。尽管2022年煤炭使用量有所上升,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部署,煤炭消费受到一定的控制,国际能源署相关人士表示,全球化石燃料消费量已接近峰值,未来煤炭将会率先下降,但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
报告中表示,2022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将增加1.2%,首次超过80亿吨/年,煤炭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将打破2013年的纪录,创造新的历史最高水平。尽管煤炭价格高企,矿商利润也很丰厚,但目前并没有迹象表明,出口导向型煤炭项目的投资会激增,这反映出投资者和矿业公司对煤炭行业中长期前景还是持谨慎态度。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将对未来几年全球煤炭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发达经济体,可再生能源将越来越多地取代化石燃料发电,欧洲可能会加速可再生能源进程来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占全球煤炭消费的53%,尽管疫情放缓了需求,但今年夏季的超长高温天气推高了煤炭发电量。由于俄乌战争爆发,今年化石燃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天然气的涨幅最大。
这并不是一个太意外的结果,国际能源署此前就曾预测这一峰值将会在今年或明年发生。作为一种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选择,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重新开始使用煤炭,欧洲有望连续第二年增加煤炭消费量。
摘要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全球化石燃料行业年度报告《煤炭2022》,阐述了全球煤炭市场供应、需求和贸易流动的情况新一股较强势力的寒潮来袭,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寒冷天气将继续对市场形成支撑,动力煤市场具有向上动能。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